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动态
打破户籍限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内蒙古建设!《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详解


为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高素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自治区人社厅会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让新一年的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招聘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那么,为什么修订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如何看待该《办法》出台意义?《办法》中有哪些亮点内容值得大家关注?

问题一:为什么修订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

公开招聘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基本制度之一,公开招聘已成为事业单位进人的主渠道。原来的《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出台实施至今已近10年,全区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累计为全区事业单位选拔工作人员13.5万名,基本满足了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可以说为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暂行办法》的部分条款,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需要自治区在政策层面提供支撑,与时俱进地扩大实施效果。同时,现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散见于国家和自治区多项政策规定之中,不够全面系统,也不便于操作实施,亟需出台统一完整的制度规范。正是基于这些原因,从2021年开始,自治区人社厅会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组织力量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充分借鉴先进省区市经验做法,反复对标对表国家法规政策,历经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这个新《办法》。

问题二:如何看待《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出台意义?

新《办法》的出台实施意义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体现。第一个是深入贯彻了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提出把推进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作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工作目标。第二个是有效落实了“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制机制,把该放的放到位、把该管管起来、把该服的服务好。第三个是紧密结合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了助力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解决基层一线招人难留人难问题等因素。第四个是充分考虑了事业单位队伍建设的现实状况,进一步提高全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问题三:《办法》有哪些主要内容?

《办法》共10章56条。其中第二章组织管理,明确了公开招聘工作的组织管理权限,对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以及招聘单位各方权责作出了规定;第三章招聘计划、方案和公告,规定了招聘计划的编制要求、招聘方案的条件设置、招聘方案的备案程序,对招聘公告的制定和发布提出了具体要求;第四章报名与资格审查,明确了应聘人员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不得应聘情况,对网络报名与资格审查作出了具体规定;第五章考试,规定了公开招聘考试的组织方式、考试管理以及笔试面试主要内容、岗位开考比例、考试成绩分值等具体相关内容;第七章公示与聘用,规定了拟聘人员公示渠道时限、人员备案、确立人事关系、试用期制度等内容;第八章专项政策与专项招聘,对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基层人才、技能人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高校和科研院所、乌兰牧骑队员等7项专项招聘政策,对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含大学生退役士兵)、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师范生、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优秀城镇社区工作者、退役士兵、残疾人、退役运动员等9类人员专项招聘政策进行了梳理整合;第九章纪律与监督,明确了实行回避制度、严肃招聘纪律、缩短招聘周期、建立招聘公开制度、实行抽查巡查制度等内容。

问题四:《办法》第四章第16条应聘人员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中提到,招聘博士研究生、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以及高技能、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这个“放宽”有一个大概的界定吗?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像自治区本级的事业单位对于招博士和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放宽到40周岁。因为高层次人才是亟需紧缺人才,各个地区盟市根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所以把更多的权限由地区结合当地的实际来自行确定。

问题五:第五章第22条笔试方式内容提到:笔试应当按照招聘岗位类别、特点,采取分类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注重针对性、合理性、科学性,主要测试应聘人员需具备的职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考试内容、科目数量、试卷类型由招聘单位自行确定。和之前相比这一规定有何变化?

以前规定的没有这么明确和细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公务员考试是有区别的,事业单位多数招的是专业技术人员,更多地突出的是专业性。那么目前内蒙古是在参加人社部的分类考试的平台,也就是说每年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分类考试主要结合专业,国家分了五大类,综合管理类、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中小学教师类和医疗卫生类,所以从国家这个平台的搭建上,就已经把公开招聘分了五大类的测试方向,对于自主招聘的,不准备搭这个平台考试的招聘单位,原则上也提倡根据岗位需求和专业来进行专业的考试,这样确保考试的内容更科学。

问题六:对照之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开展情况,《办法》还有哪些亮点内容?

与《暂行办法》相比,在严格规范招聘秩序、全面保障应聘人员权益、持续优化组织形式的基础上,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区别和变化:

第一个是突出了政治标准。规定应聘人员不仅要具备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等条件,还要具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等条件。

第二个是体现了灵活多样。规定招聘高层次或急需紧缺人才可以降低开考比例或不设开考比例,也可以采取直接面试、组织考察等方式进行;对本地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可以从招聘计划中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走出去”赴高校、科研院所招聘。

第三个是拓宽了选人视野。明确要求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用人导向,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打破户籍限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内蒙古建设,进一步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氛围。

第四个是增强了系统观念。把分散在国家和自治区多个文件中的招聘政策进行了归集梳理,专设“专项政策与专项招聘”章节,便于有关方面、应聘人员了解掌握。

第五个是坚持了问题导向。着眼乡村人才发展实际,明确可以采取“三放宽”、改进招聘方式方法、约定最低服务期限等措施,能够有效改变基层事业单位“招人难、留人难”的现状。

第六个是发挥了主体作用。明确赋予高校、科研院所、乌兰牧骑招聘自主权,将中小学、幼儿园招聘权限下放至教育部门,将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聘权限下放至卫生健康部门,由招聘单位自主确定招聘岗位及条件、招聘时间及批次和招聘方式。

第七个是加强了诚信体系建设。明确规定“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属于不得应聘范围之一;对拟聘用人员进行考察时,将查询社会信用记录列为考察内容之一,进一步推进了全区诚信体系建设。

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